《笛卡尔之妖》囊括中国两大科幻奖 获奖作品灵感源自广州塔

发布时间:2024-12-06 01:35:54 来源: sp20241206

  日前,2023年中国科幻银河奖揭晓,广州科幻作家分形橙子凭借《笛卡尔之妖》梅开三度,获最佳中篇小说奖,再次荣获中国科幻文学领域最高奖项之一的银河奖。

  三次银河奖,四次星云奖,两次冷湖奖,两次光年奖……分形橙子是谁?《笛卡尔之妖》创作灵感源自何处?为何分形橙子科幻文学创作一枝独秀?就读者感兴趣的话题,本报独家专访了分形橙子。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波

  通讯员 武柯

  《笛卡尔之妖》

  偏向哲学思辨风格的科幻

  《笛卡尔之妖》是一个偏向哲学思辨风格的科幻小说。科学家想提取人脑里的脑纹,试图创造出意识。笛卡尔之妖是一个数据模型,它可以激发创造意识体,让它自我成长为一个完全的智能。故事围绕这个设定展开,一条机械蛇由此成长起来,智能水平越来越高。主角由此开始思考人类的智能又是从何而来?是不是有更高等级的笛卡尔之妖在操纵?

  书中描绘了这样一个被“智神”所掌控的世界——几乎所有人都被植入了一个“脑伴”,所有意识都受制于超级人工智能所控制的“超网”,如同生活在《黑客帝国》中的“矩阵世界”一样。而不愿被植入“脑伴”的倔老头艾伦,颇有一种“我独清”的感觉。沉浸在故事中时,读者往往会不自觉地代入到艾伦的世界:当全世界都遗忘了真实的过往,只有那残存的记忆偶尔闪现,但即便如此,仍要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去追寻真相。

  广州电信工程师频频获得科幻文学奖

  广州科幻作家分形橙子真名叫于鲲,他告诉记者,“我曾是一个电信工程师,目前就职于广州某互联网公司。”

  记者了解到,生于1985年的他,1999年开始接触《科幻世界》,作为资深骨灰级科幻迷,大学时任华中科技大学科幻协会会长。现定居广州的分形橙子有多年海外工作生活经历。

  《笛卡尔之妖》在日前揭晓的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上获得了最佳中篇小说奖。早在今年5月,该作品已获得2023第十四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中篇小说奖银奖,故而《笛卡尔之妖》成功囊括中国两大科幻奖。

  对很多科幻迷而言,分形橙子是一个熟悉而神秘的作者。自2018年底开始科幻写作以来,作品曾连续收获中国科幻银河奖、晨星奖、光年奖等十四座奖杯,代表作包括《忘却的航程》《提托诺斯之谜》等。

  创作《笛卡尔之妖》,作者大概写了3个月时间才完成。关于获奖作品《笛卡尔之妖》的灵感来源,分形橙子表示:“生活在古老而高速发展的广州,《笛卡尔之妖》的创作灵感来自广州塔。”他说:“有一天晚上在珠江边上骑行,广州塔灯光璀璨,粼粼的珠江水也变得分外妖娆,这一幕,瞬间击中了我的内心。人类文明景象一瞬间向我扑面而来。广州塔的造型能引发超现实的思考。”

  分形橙子告诉记者:当时,他的脑中蹦出了许多问号:人类怎样从一个原始的生命演变成今天这样?我们怎么去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我们有好奇心、想象力、执行力,和其他物种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人类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人类将来会不会碰到大过滤器?眼前的繁荣会不会一直继续……

  分形橙子表示,《笛卡尔之妖》的创作初衷,是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描述过的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何判定天空、大地、颜色、声音以及我们的身体,诸如此类的一切是否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笛卡尔之妖”与“庄周梦蝶”不无相似之处,都让我们不断去反思存在和感知的本质。

  “每天6点起来写作,写到9点再去上班”

  广州日报:作为广州科幻作家,您认为广州为科幻创作提供了怎样的环境?

  分形橙子:广州是一座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既有现代城市的特征,又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传承,而且广州的文化非常包容。对于科幻作家来说,时空上多元的文化交融碰撞是最能激发灵感的。另外,这座城市本身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自带厚重的人文气息,对文学工作者是很好的土壤。

  广州日报:读者对你的笔名非常感兴趣,为何叫这个?作为一个电信工程师,你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分形橙子:“橙子”是我用了很久的网名,在出版作品的时候,出版社的编辑让我再起一个与众不同的笔名,便联想到“分形”这一数学概念,“‘分形’听着就很科幻。”从此后就叫“分形橙子”。与常人眼中晚睡晚起的互联网“宅男”不同,我多年来都保持着早起的习惯,每天6点起来写作,写到9点再去上班,这样我就比别人多出了3小时的创作时间。到了周末也在家写作,我其实很社恐,也非常宅。

  广州日报:大刘(刘慈欣)曾说,专业科幻作家目前很难靠科幻写作来维持生计,您的创作状态如何?

  分形橙子:大刘说的当然没错,并不是每个科幻作家都能卖出电影版权从而实现财富自由。其实,大部分科幻作家都是比较纯粹的人,因为科幻本身就是一种比较纯粹的文学,如果抱有太重的功利心恐怕难以创作出出色的作品。我们经常戏称,科幻作家们绝大部分都是在用爱发电,若不是因为对科幻的一腔热爱,很多人都不大可能坚持到今天。对我个人来说,我以前是一个电信工程师,现在在从事创意写作类的工作,也算是将爱好变成了工作。但不管如何,我都会一直保持初心,保持热爱,坚持创作,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我的作品。

  自认是详细的技术推理设定打动了评委

  广州日报:梅开三度,再获银河奖,有哪些感想?

  分形橙子:在我的故事里,“‘笛卡尔之妖’是一个超级人工智能。”“笛卡尔之妖”通过修改历史,从而操纵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类意识,让一切变得真伪难辨,借此表达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我在这篇小说里做了很详细的技术推理设定,包括人工智能怎么一步步产生,或许正是这一点打动了评委。银河奖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也是历史最悠久的科幻奖项,能三次获得银河奖,当然是非常高兴,尤其是这篇《笛卡尔之妖》是在广州创作完成的,也受到了许多广州元素的启发。

  广州日报:广州拥有庞大的科幻文学写作团队,对于科幻写作,您有哪些体会?

  分形橙子: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与国外科幻文学的创作趋势都发生了变化。中国科幻文学作品更趋向于探讨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刘慈欣说过一句话,未来像盛夏的大雨一样扑面而来,我们现在就有这种感觉,会更多地去把切实影响到我们工作生活的一些新技术,融入科幻文学的创作之中。它不再像以前的作品,局限于对星辰大海与太空航行的仰望和幻想。我发现,与过去习惯于批判科技负面影响的“赛博朋克”式风格不同,现在有不少国外科幻文学作品更热衷于展现科技的光明面。例如,意大利科幻文学作家弗朗西斯科·沃尔索所在的流派,就被称为“太阳朋克”。“这些科幻文学作家相信,科技能给人类带来光明美好的未来,人类最终能寻找到与科技和谐共生之道。”

  广州日报:对有志于科幻文学创作的年轻人有哪些建议?

  分形橙子:对于立志于科幻文学创作的年轻人,我想说的其实很简单,保持热爱,去写,写完,投稿,坚持。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祝每一个坚持梦想的人都能成功。

  《广州日报》2023年10月25日第A16版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