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6:49:08 来源: sp20241206
中新网 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发会)发起设立的绿链国际合作基金,8月27日在北京揭牌成立,并与合作伙伴签约开展防治荒漠化公益项目,“阻击沙尘、携手植绿、共护家园”中蒙防沙与绿色发展典型示范生态科技公益项目由此正式启动。
中国绿发会绿链国际合作基金正式揭牌成立。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在中国绿发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办的“共建生态安全屏障与绿色发展学术会议暨中国绿发会绿链国际合作基金成立大会”上,中国绿发会绿链国际合作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资源所)、蒙古国科学院地理与地球生态研究所共同签署防治荒漠化公益项目合作协议。按照计划,合作方将联合蒙古国相关政府部门,在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国沙尘暴向南必经之道共同建立国际防治荒漠化试验基地。
围绕防治荒漠化试验基地,项目合作团队将吸引全球企业、院校、机构、个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设植绿防沙科学实验基地和绿色发展典型示范区,合作建设环境生态监测体系,开展科研、植绿、交流、生态教育等公益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生态公共产品。
防治荒漠化公益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中国绿发会创会理事长胡德平表示,希望绿链国际合作基金能够聚合更多的企业共同关注绿色发展公益事业,同时,荒漠化防治需要社会整体风气的改变与更加科学的规划。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科学委员会主席孙鸿烈指出,我们不仅要设定目标,更加需要实践与逐步落实,希望选择几个典型示范区域,研究如何科学建设生态安全屏障。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董锁成,蒙中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首席科学家、蒙古国科学院地理与地球生态研究所所长阿维尔梅德·达施策仁,分别以《中蒙共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与绿色发展模式》《蒙古国的环境挑战与学术合作》为题作主旨报告。
国务院参事、中国绿发会理事长谢伯阳向董锁成颁发了绿链国际合作基金首席科学家聘书。中国绿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介绍说,发起设立绿链国际合作基金,是中国绿发会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的一项举措。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地球数据科学与共享研究室副主任、“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副主席王卷乐研究员在《蒙古高原灾害时空分布及其气候变化适应》报告中建议,可在公益机构助力下,搭建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大数据共享与协同创新网络平台,为蒙古高原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当天会上,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绿发会名誉理事长刘恕发来了贺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通讯、对外关系及伙伴主任赞雅·斯坎伦作视频致辞;“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秘书处执行副主任易志军、“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刘嘉麒院士、绿链国际合作基金管委会主任吕彤羽等分别致辞及交流发言。(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