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4:25:24 来源: sp20241206
《江山如画》民族音乐会在圣彼得堡亚历山大剧院演出。 莫京娜摄(新华社发)
《江山如画》民族音乐会在莫斯科大剧院演出。 亚历山大摄(新华社发)
圣彼得堡亚历山大剧院演出现场的观众。 中国歌剧舞剧院供图
细腻悠长的二胡旋律、明快清澈的古筝弦音、铿锵激昂的唢呐乐声……不久前,俄罗斯“中国文化节”专场演出《江山如画》民族音乐会在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举行。演出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俄罗斯文化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联合主办,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执演,以《庆典序曲》《茉莉花》《草原赞歌》等经典民乐作品,展现了中国民族管弦乐的独特魅力,用音乐搭建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曲目丰富动听
曲目《楼兰意象》以琵琶和柳琴,勾勒古代西域楼兰王国的神秘和魅力;《草原赞歌》用大提琴的深沉和古筝的悠扬,描绘中国广阔的北方草原;《七彩之和》展现了中国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在圣彼得堡亚历山大剧院演出当晚,容纳近千人的剧场座无虚席,俄罗斯观众沉浸在中国民乐的世界里。
“这些曲目是我们精心安排的,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民族风貌,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发展成就。”本次演出领队、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栾冬说。
整场演出收获了俄罗斯观众热情的反馈,几支曲目气氛尤其热烈,比如《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是中国民族器乐经典名曲,演奏带有仿声效果。现场,青年演奏家刘西站用一支唢呐,吹出了成百上千种鸟鸣声,布谷、鹧鸪、燕子、蓝雀、画眉、百灵……听众仿佛走进了鸟丛林。“我吹的是河南版本,具有浓浓的中原特色,还带上了表演,用各种动作和台下观众互动。整支曲子可以说是我和观众一起完成的。”刘西站说,他朝哪边吹,哪边的观众就欢呼,完全调动了台下观众的热情。
音乐会最后一首曲目是民族管弦乐作品《闻道》,取材于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舞剧《孔子》,表现孔子追求真理、探索大同的心路历程。“2019年,舞剧《孔子》曾在圣彼得堡演出,这次这部舞剧以全新的器乐演奏形式再次来到俄罗斯,有一种遥相呼应的意味。”栾冬说,取名《闻道》,表达了共同闻大道、走大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
当《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一个音符响起,现场观众就发出了“Wow”的欢呼声。这首耳熟能详的俄罗斯名曲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既亲切,又有新意,体现了中俄两国音乐文化的交融。这是乐团特意安排的返场曲。其实在几十年前,中国歌剧舞剧院前院长、作曲家刘文金就编写了民乐配器版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当曲终落幕,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响起,本场音乐会指挥于帆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在寒冷的冬夜,俄罗斯观众给予如此高的热情,让我们感受到无比温暖。”他说。
演出结束后,俄罗斯国立学术管弦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季米特里·霍赫洛夫说:“音乐会让我印象深刻,非常棒的乐队,非常棒的指挥,音乐家们的演奏很有力量。”俄罗斯观众斯维特兰娜激动地说,中国演奏家展现了高超的技艺,他们的音乐令人回味无穷,期待更多中国演出走进俄罗斯。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表示,中俄文化节自举办以来,在两国各界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两国人民了解对方国家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延续两国传统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
搭建沟通桥梁
《江山如画》民族音乐会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2023年已经演出十几场。为了此次俄罗斯之行,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精选曲目、精打细磨,全体演员多次联排。
“出发前,我们唯一的担心是演出音质是否会受损。”栾冬解释说,因为演出场地是剧场,而非音乐厅,所有演奏需要用麦克风来补音、扩音,通过音响传递出去。对此,俄罗斯相关方高度重视和配合,两场演出全程安排了顶级的音响团队。“我们一走台,就放心了。”栾冬说。
除了演出,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部分团员还观摩了俄罗斯国立学术管弦乐团和歌剧《奥涅金》,收获颇丰。
俄罗斯国立学术管弦乐团已经有135年历史,曾两次来华演出,还改编并演奏过中国作曲家赵季平的《和平颂》。通常来说,弹拨乐器个性鲜明,穿透力强,但在民族乐团里如何很好地相互融合,是一个难点。栾冬在观摩后说:“他们乐团的演奏非常融合,包括巴拉莱卡、曼陀铃这些弹拨乐器,都配合得特别好。”
于帆说:“我和他们乐团的首席指挥季米特里·霍赫洛夫有短暂的交流。老先生很有风范,非常值得我学习。”栾冬告诉记者,中俄两个乐团还达成了未来交流合作的机制,双方将加强联系,在曲目上进行交流和分享,并表达了同台演出的意愿。
不只是此次俄罗斯之行,近年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巡演足迹遍布欧洲、大洋洲、北美洲、中亚等地区。
刘西站曾多次随团到海外演出,比如2016年10月,他在美国、加拿大表演《百鸟朝凤》;2017年2月,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奏《看秧歌》。“唢呐是非常传统、接地气的乐器。这些曲目很中国,也很国际,在国内外舞台上都很受欢迎。”刘西站说,他在活动中也接触了很多外国乐器,能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是相通的。
在海外演出时,栾冬常常会被外国观众问到一个问题:中国民族乐团里为什么会有大提琴、低音提琴、西洋打击乐呢?栾冬说:“其实除了这些西洋乐器,乐团里的常规乐器也不限于单一民族乐器,还有琵琶、胡琴等,都是历史上文化交融的成果,并得到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开放包容的民族,我们接受和拥抱一切美好。”
最近,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成员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上半年,他们将在西班牙马德里、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和马耳他的中国文化中心,演出“丝路掠影”民族音乐会,以大提琴配合其他特色民族乐器,演绎中国音乐作品,也用中国的音乐语言诠释外国作品。
“音乐是世界各地人民交流的桥梁,它通过声音传递到耳朵,再传递到心灵,虽然是无形的,但音乐可以牢牢地抓住人心,直抵灵魂。”栾冬说,未来乐团的海外演出将尽可能多一些导赏、多一些互动,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带去更加丰富的中国民乐体验。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