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思想纵横)

发布时间:2024-11-01 10:18:05 来源: sp20241101

  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从政行为中的具体体现。正确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一些领导干部在干事创业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都与政绩观不正确有关,对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落实《决定》确定的重大改革举措,切实做到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首先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领导干部干事创业,都想树政绩。那么什么是最大政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把为民造福落实到改革中,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是要为民造福。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落实改革举措时目的要十分纯正,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不能将其和个人名利捆绑在一起,坚决防止“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倾向。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从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出发,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出发,不断细化改革方案、落实改革部署,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就要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坚决纠治“政绩冲动症”,切忌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都是以“短平快”代替“长远实”,本质上是错误政绩观支配下的急功近利和贪图虚名,带来的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发展机遇浪费,影响一个地区和领域的长远健康发展,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从根本上背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需要结合工作实际细化改革方案,明确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适时适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求真务实贯穿于抓好改革落实的全过程,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有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担当。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也会随之增加。碰到矛盾和难题绕道走,把自身责任往外推,不敢动真碰硬,就不可能树政绩。面对深层次的矛盾和体制机制的“梗阻”,领导干部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在改革之路上闯关夺隘、攻城拔寨。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除了要靠领导干部个人自我提升,还要充分发挥组织的引导作用,其中的关键是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一些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目的是为了个人升迁。要善于从关键时刻辨“德”,从重大任务识“能”,从一贯表现看“勤”,从工作成效考“绩”,从作风表现察“廉”,把好干部选用起来。在选人用人中考准考实干部政绩,就能有力推动领导干部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2日 09 版)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