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0:39:47 来源: sp20241205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随笔|龙年到来,“龙”的英文译法与文化因素
新华社记者孙硕 王普
甲辰龙年到来之际,海内外多地举办迎接中国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个现象让不少人好奇:在广场墙壁、商家标语、店铺贴纸上,“龙”的英文翻译有的使用单词dragon,还有的用了发音同中文相近的另一个单词——loong。
loong典出何处?dragon的译法还能不能用?两者背后有怎样差异?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采访海内外专家和文化传播工作者,探究“龙”的不同英文翻译背后有怎样的文化因素。
龙为什么会被翻译为dragon
“在马可·波罗的东方游记里就有dragon这个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彭萍告诉记者,马可·波罗可能从外形上观察认为,中国建筑上的“龙”跟西方的dragon有一定相似之处。
后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纂出《华英字典》,将“龙”译为dragon。“这本字典影响非常深远,这种译法就在西方大部分人中间流传并延续至今。”彭萍说。
loong的使用也由来已久。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什曼在其所著的《中国言法》一书中把“龙”注音为loong,但翻译时依然使用dragon一词。
谈到西方的龙和中国龙是否相同,卢森堡大学学者卢卡·努尔米奥告诉记者,中国龙的形象更友好和善,而西方的龙多是魔怪形象,“两者显然是不一样的”。英国知名汉学家弗朗西丝·伍德(中文名吴芳思)表示,在中国,龙是尊贵的象征,形象非常正面,但西方的龙形象则不同。
彭萍认为,语言与思维相关,对人的认知存在影响。
“中国热”带动中国龙的形象变化
身姿飘逸,喜欢捉迷藏;可爱热情,能与人共舞。海外插画艺术家米雷把自己画出的中国龙做成多个动漫视频,分享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很多海外网友点赞。
米雷说,自己希望画出的龙拥有可爱、有趣、亲和的形象,让更多海外朋友更好地理解中国龙的文化内涵。
在挪威,当地民众与中国龙年生肖“吉祥龙”等冰雕作品争相合影;在法国,各国游客驻足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观看舞龙舞狮表演;在匈牙利,人们对唐人街庙会上的“吉祥龙”糖画作品非常喜爱……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海外朋友加深了对中国龙等中国文化元素的了解。
年过七旬的吴芳思表示,在她年轻时,身边很少人了解中国农历新年等中国传统节日,但如今从伦敦唐人街到当地著名的特拉法尔加广场,都会举行中国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更强了”。
中国龙翻译多样化
谈到“龙”的译法,努尔米奥认为可以翻译为loong,因为“西方的dragon一词不能真实反映中国文化中‘龙’的含义”。吴芳思认为,按照目前受众理解和接受程度,可考虑翻译为Chinese dragon(中国龙)。日前,《牛津英语词典》收录Chinese dragon为标准词目,在注释中也加入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正面含义。
彭萍表示,这些现象说明中国文化已传播得非常广泛。谈到翻译问题,彭萍认为loong是一个更优选择,因为loong更形象,而且有例可循。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玛丽亚·谢梅纽克说:“每一个国家,每一种文化,在跨文化传播时都应有翻译定名的自主权。”
2月3日,南太平洋国家斐济发行中国农历龙年生肖邮票,发行活动现场多处标识着loong的字样。斐济总统卡托尼韦雷在给中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时,也将龙年称为“the year of loong”。
“loong在斐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斐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韩小燕表示,他们从这一翻译入手,推动文化传播。
彭萍说,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文化概念通过贴近原意原音的译名传播。(参与记者:王沛、杜鹃、刘宇轩、郭鑫惠、孟菁、张百慧)
(责编:苏缨翔、刘洁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