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9:43:14 来源: sp20250107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又活跃在田间地头。广大涉农高校科技小院的学生迎来新学期,进村入户,服务“三农”。
广袤的田野上,科技小院学生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落地生根,更在脚踏实地中不断提升自我、快速成长。近年来,这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育人模式得到广泛关注,也为高校实践育人提供了有益经验。
对于应用型学科来说,如何强化产教融合机制、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必须答好的重要课题。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高校在实践培养环节较为薄弱,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不足;一些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研究和应用“两张皮”……这类问题怎样解决?深度推进实践育人,让学生进入真情境、解决真问题、创造真成果,是一条有益途径。
事实证明,经过实践淬炼的人才,往往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笔者深入科技小院采访时,许多老师不约而同地表示,学生驻村几个月后,会有明显变化:做事情不再拖拉,与人沟通更顺畅,思考问题愈发深入,“孩子们眼睛都亮亮的”。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把社会作为最好的课堂,知行合一,才能成长为堪当大任的优秀人才。
如今,实践育人也在各类学科中不断探索推进。比如,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其人才培养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让学生长期驻扎生产一线。学生在结束专业课程学习后,将直接进入企业或重大科研项目,在校企导师联合指导下,了解专业前沿技术、参与难点问题攻关,既在实践中加强磨练、增长本领,也为企业发展、科技创新注入新鲜力量。
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地方、企业、社会形成合力。应进行全链条设计、全过程培养、全要素配置,联合落实人才培养各项任务,同时结合国家战略需求、行业企业创新实际,主动对接沟通,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能力。此外,各方也要共同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常态化、制度化、规模化组织各类产教对接活动,实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提质增效,推动实践育人落地见效。
教育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当下,站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高度,强化实践育人的独特作用,显得更为重要。要树立“干中学、学中干”理念,引导高校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4日 05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