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22:36:24 来源: sp20250107
山西忻州古城坚持文旅融合,推动特色发展——
千年古韵传新声
核心阅读
青石板路两侧,连片古建韵味十足;特色小吃街上,美食美味热气升腾;非遗体验馆里,精湛技艺引人驻足……一段时间以来,在山西忻州古城,独特的文旅体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一派热闹的景象。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忻州古城接待游客数量突破1200万人次。千年古城何以展现新生机?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随着喇叭里的倒计时结束,广场上的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古城楼。城楼上,两名表演者挥舞起臂膀,顿时火花四射,在夜空中“绽放”出一圈圈绚丽的“烟花”……在山西忻州古城,“打铁花”非遗技艺表演,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首批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近年来,忻州古城热度逐渐提升。据统计,忻州古城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数量突破1200万人次。
考证历史原貌,复原明代古城
无论走进哪一个门,忻州古城中央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都会映入眼帘,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建筑匾额上写有“明月楼”三个大字。行走古城中,身侧的传统建筑群向前延伸,这里如同一座晋北地区的“文化博物馆”,诉说着这座始建于东汉年间千年古城的韵味。
然而,就在7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那时候,我们这儿仅剩几栋残破建筑,环境也不好。”在古城开拉面店的李杰感慨。
转机出现在2017年。借助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契机,忻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古城进行修复改造。
“在调研走访中,古城悠久的历史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忻府区委书记马志强介绍,改造的思路逐步形成:既要保留原有肌理、历史特色,又要丰富文化消费场所、改善老城区内群众的生活条件。
有了方向,具体怎么干?当时,古城旅游在国内持续升温,但特色不鲜明、运营不当等问题也时有显现。经过多次调研,忻州市请来了省外的专业团队参与忻州古城规划。忻州市政府负责推动文物修复保护、旧房拆迁、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专业团队则负责规划设计、策划招商、管理运营。
查阅资料、绘制图纸,对建筑的受损情况进行评估;镂雕线刻、雕花彩绘,按图纸还原古城内建筑景观……古城内包括秀容书院、泰山庙、门楼及城墙等多个重点文保单位在专业团队的努力下得到修缮。
“古城并非凭空而来,每条街巷、每间商铺的建筑风格,都有依据。”忻州古城运营公司副总经理宁国盼介绍,古城建城以来,历代皆有修葺,今天的忻州古城,是考证明代原貌后进行的复原。
“古城怎么建?其实,历史记忆就在那里,这是我们重要的参考。”马志强说。
提前规划布局,加强经营监管
古城建起来,聚人气就成了关键。
古城内西南部的山丘上,坐落着秀容书院。站在书院高处向下望去,古城全景一览无余。书院内,不少游客身着汉服、手持团扇,在江南园林风格的院墙边拍照。
离开书院,走到商业区,街上人声鼎沸。一家荞面河捞店内,十几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店主王惠云与丈夫忙得不可开交。“别看店不大,节假日一天能卖2000多碗呢!”
人气从哪里来?“与设计改造方案同步,我们在最初就考虑了古城的商业布局。”宁国盼介绍,“所有商铺的招商、运营、监管,都通盘考虑,有针对性地满足市场需求。”
2017年末,忻州市属国企与省外专业团队合资成立了运营公司。“古城向北,有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向南,毗邻省会太原,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运营团队得出结论,“忻州古城的发展潜力不小。”
在王惠云家的店铺外,挂着两个标志牌。一个是保证书,一个是量化公示牌。“我保证,绝不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荞面河捞1140克,碗580克,底汤270克,面230克,臊子60克……10元一碗。监督电话……”
这是古城运营团队的统一要求。保证书承诺质量,量化公示牌则公示食品的原料与重量。“经营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游客的消费体验。‘两块牌子’的监管方式,从源头上保证了经营质量。2022年春节假期,古城‘两块牌子’的尝试,还引来不少网友点赞。”宁国盼说,与此同时,为提升游客消费体验,登古城墙、使用停车位,也全部免费。
“古城目前已入驻商户600多家,不少是知名餐饮品牌,但在品类上很少重复。在为游客提供多元服务的同时,减少了同业竞争。”宁国盼说。
突出特色资源,提升游客体验
忻州市民刘晓霞几乎每天都来古城吃饭。
为啥爱来?“离得近,玩的多,吃得实惠,文化味也浓!”刘晓霞说。保德的碗托、定襄的蒸肉、五台的豆腐丸子……在小吃街招牌上,随处可见忻州各个县区的代表性小吃;古城内,特色民宿、文创小店等休闲业态丰富多元。
刘晓霞的感受,正是古城运营团队努力的初衷。“将本地特色资源与古城建设紧密结合,既融入‘乡愁’,又提升游客体验,才能让古城吸引力不断增强。”忻州市商务局商贸科科长李霞说。
“目前,古城的游客七成来自省内,其余三成则来自北京、上海、陕西等地,外地游客比例还在持续扩大。”忻府区文旅局副局长赵文军介绍。
古城人气提升,本地居民是直接受益者。
在外地当厨师的李杰,之前一个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古城刚开始改造时,政府鼓励有手艺的本地居民报名入驻。李杰提交了开拉面馆的申请并成功入驻。如今,他的拉面成为当地的网红面食,收入也提高不少。李霞介绍,目前已经有3400余名忻州本地居民在古城就业创业,其中包括300多名古城老住户。
精细的锔瓷、华丽的珐琅……在古城关帝庙北巷,一大批非遗项目在这里聚集。古城招商负责人李满红介绍:“对文化属性较强、短期内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运营方会提供门店租金减免等扶持措施。在满足游客休闲体验的同时,也能推动非遗项目保护,进而擦亮古城文化品牌。”
有了政策扶持,许多非遗技艺在古城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记者走进一家面塑馆,非遗传承人卢佩宏正在指导学徒。“依托旅游业,我们的手艺也被更多人关注。”卢佩宏说。
近年来,忻州古城依托山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力文旅、康养产业,持续建设沉浸式、体验式、富有文化内涵的消费新场景。忻州市委书记朱晓东说:“忻州古城是忻州市近年来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的一个代表项目,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努力建设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9日 06 版)
本报记者 何 勇 刘鑫焱 郑洋洋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