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多防并举提醒群众勿做电诈“工具人”

发布时间:2025-01-08 07:47:59 来源: sp20250108

  蛋糕里藏万元现金,隐秘圈套怎么防

  公安机关多防并举提醒群众勿做电诈“工具人”

  □ 本报记者 张晨

  “高价收购闲置银行卡、手机卡”“高薪兼职轻轻松松”“兼职采购日结,300元一天”“无需抵押,无需征信,快速放款”……

  面对花样百出、防不胜防的诱骗手法,公安机关呼吁群众提升识骗防骗意识。2024年“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主题为“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各地各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宣传活动,增强群众识骗防骗意识,避免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工具人”和“帮凶”。

  诈骗手法不断翻新

  万元现金做成“鲜花”装进花盒,送给长辈做生日礼物;在“纪念日”定制蛋糕制造惊喜,内藏数万元现金……噱头百出的“礼物”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隐秘圈套?

  “这是电诈分子的新型洗钱方式。电诈分子向商家提出定制礼盒等大额消费需求后,以付款为由得到商家银行卡号,随后将卡号转发给电诈受害人。”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货款”其实就是电诈案件的赃款,电诈分子借此实现快速洗钱的目的。

  近年来,公安部聚焦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组织开展“云剑”“断卡”“断流”“拔钉”和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一系列行动,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当前,电诈分子一方面想方设法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另一方面不断翻新诈骗方式和手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件21.2万起,同比上升20.4%。电诈手法多种多样,电诈“工具人”也种类繁多。

  何为电诈“工具人”?

  “这是对帮助电诈团伙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相关人员的统称。电信网络诈骗各环节都需要‘工具人’,有供卡类、金融支付工具类、转移案款类、提供通信技术支持类等不同类型的‘工具人’。”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工具人”具有犯罪的故意、过失,则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诈骗罪共犯。

  据公安部刑侦局有关负责人梳理,在电诈犯罪链条中,电诈分子需要将诈骗钱款分散转入多个层级的他人银行账户中,隐蔽诈骗钱款来源,逃避公安机关追查。境外电诈分子通常远程操控境内的手机等设备拨打诈骗电话,冒充境内号码。电诈分子还使用他人互联网账号,或冒用身份向亲友骗钱,或用来发布违规广告、推广引流信息。为完成上述违法犯罪行为,电诈分子大肆收购、获取“两卡”和个人信息,发展“跑分”洗钱、推广引流等网络“黑灰产”,利用多种手段利诱蒙骗群众成为电诈“工具人”。

  类型多样涉及面广

  “工资日结!薪资300元一天!美妆商场采购兼职招聘!”近日,浙江宁波的大学生小美(化名)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小美联系广告发布者应聘,对方告诉小美:采购款会事先打到她的银行账户,她去银行取现后按要求到商场采购,全程有工作人员带教,她只需要配合。

  然而,待小美把打到自己银行账户的15万元取现并交给“工作人员”后,对方以“今日缺货”为由让她回去等通知,随后就音信全无。小美领到了1500元的报酬,但也等来了警察。她这才知道,取出的15万元都是电诈分子骗来的钱款。

  老年人也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的目标群体。据统计,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18岁至40岁的占比为62.1%,41岁至65岁的占比为33.1%。

  “您好,本基金由国务院扶贫办进行发放,全程无须缴纳任何费用……”今年2月,年逾60岁的刘某收到这样一条短信。刘某根据短信链接加对方为微信好友后,对方自称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刘某被确定为帮扶对象。之后,对方称要将刘某包装成“入不敷出”的样子,需要大量的银行流水以及最终清零的账户作为申请项。刘某在对方要求下先后将收到的多笔汇款汇到指定账户。很快,他的账户显示被冻结。当民警找上门时,他才如梦方醒。

  在公安部6月25日公布的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中,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诈骗手法位列其中。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8.4%。

  值得注意的是,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中,刷单返利类诈骗是发案量最大和造成损失最多的诈骗类型,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个案损失金额最大,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发案量明显上升,已位居第三位。

  增强识骗防骗意识

  除了“帮扶款”外,贷款也会成为诱饵。“马上放款,无需抵押,无需征信……”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电诈分子会假装操作贷款流程,随后称贷款者“银行流水太低”,需进行“银行流水包装”。其实,贷款者的银行账户将被用于电诈洗钱。

  虚假贷款类诈骗也是公安部公布的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之一。诈骗分子通过网站、电话、短信、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低息贷款”“快速到账”等信息,诱骗受害人前往咨询,后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谎称可以“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贷”等,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电诈分子还常以“刷流水验资”为由,诱骗受害人将其银行卡寄出,用于转移涉案资金。

  2023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全力推进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公安部刑侦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今年5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4.3万起,抓获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得历史性成就,4.9万名中国籍犯罪嫌疑人被移交我方,全国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和损失金额均下降30%,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遭到毁灭性打击,一大批境外诈骗窝点被成功铲除。

  此外,国家反诈中心联合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制作推出《海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揭骗术、解案例、讲防范、发提示、出工具,进一步增强海外中国公民识骗防骗的意识。(法治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