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侗族大歌之乡”贵州小黄村:从深山唱向世界

发布时间:2025-01-07 21:30:15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网 贵州从江10月21日电 题:探访“侗族大歌之乡”贵州小黄村:从深山唱向世界

  作者 周燕玲

  从贵州省从江县城向东北方向驾车出发,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行驶27公里,就抵达小黄村,这里被誉为中国“侗族大歌之乡”,是极负盛名的“侗歌窝”。

10月20日,航拍贵州省从江县小黄侗寨。潘广帮 摄

  到村口刚下车,一阵悠扬婉转的歌声便传来,只见10多位身穿侗族服饰的老人,正坐在村口广场边的长廊上唱歌,其中一人还手弹琵琶。

  一曲唱罢,年过七旬的陈德光对记者说:“过两天要去乡里参加老年歌唱比赛,年龄要求60岁以上,我们正在练习争取拿个好名次。”

  不等记者再次询问,坐在中间位置的老人就开始领唱,其余的老人也在无伴奏的情况下,跟着领唱者的歌声合唱起来,音调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时而奔放、时而舒缓。一时间,韵律严整的歌声环绕乡间。

资料图:贵州省从江县小黄千人侗族大歌演唱现场。吴德军 摄

  侗族大歌,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形式。2006年,侗族大歌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小黄村小学少儿歌队在北京为参会的海内外各方嘉宾献唱侗族大歌,赢得众多赞誉和关注。

  小黄村小学位于村寨的西北角,需要沿着一条小溪前行。行走其间,随处可见写有侗歌的木板挂在护栏上,比如《阳雀歌》:“小小阳雀飞过坡,我帮妈妈砍柴禾;妈妈教我学唱歌,太阳下坡山歌也学一箩。”

贵州省从江县小黄侗寨小河边上挂着的侗歌木块。周燕玲 摄

  记者见到小黄村小学少儿歌队队员蒋晗明时,已接近中午,10岁的蒋晗明笑着告诉记者:“我们在表演时,听到了外宾的掌声,那一刻我为我们的侗族大歌飞出了大山,飞向了世界感到自豪。”

10月20日,小黄小学少儿歌队成员蒋晗明(中)与同学在学校的音乐教室练习侗族大歌。周燕玲 摄

  “当时唱歌不紧张,因为四五岁就跟着家人学唱歌了。”蒋晗明说,和同学们在北京一起唱了《阳雀歌》《青蛙歌》《侗歌汉语都要学》三首歌,这些都是平时自己爱唱的歌曲。

  小黄村侗族同胞爱唱歌极为出名,有着“小孩能说话就能唱歌”的美誉。780多户3600多人的小黄村,目前共有“传歌堂”66个,男女歌师130多名,全村有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歌队100余支。

  2023年小黄村第27个传统传歌节活动中,先后有81支不同年龄段的民间男女歌队登台演唱侗族大歌,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3岁。

  “跟我学唱歌的人越来越多。”侗族大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潘萨银花告诉记者,2023年的夏天,还有一位来自英国的小伙特意来到家里学唱侗族大歌。

  年过八旬的潘萨银花,虽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能熟唱300多首侗歌。为更好地传授侗歌,她在自己家中常年开设“传歌堂”,义务向村民和喜欢唱歌的人授歌。多年来,潘萨银花已培养出上千名侗族歌手,不少歌手还把侗族大歌唱到了海外。

资料图:在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侗族孩子们参与唱侗族大歌。吴德军 摄

  潘萨银花认为,音乐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就像1986年的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爱唱歌的潘萨银花,还特意组织了一支80岁以上老人的女歌队。于她而言,生命里不能没有侗族大歌,因为饭养身、歌养心。(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