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校庆学术报告会 发布代表性学术成果

发布时间:2024-12-05 09:08:21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 曾玥)在中国人民大学87周年校庆之际,该校于13日举办校庆学术报告会,集中发布一批代表性学术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致辞中表示,新征程建设教育强国呼唤有组织的科研。该校坚持传承创新、跨界对话,汇集众智共同打造具有生命力、创造力的人大学术品牌,让学术报告会成为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重要阵地,成为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抓手,成为担当服务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平台,成为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重要媒介,立足中国、面向国际,为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供新答卷,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10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次校庆学术报告会。(主办方供图)

  当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法学院、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化学与生命资源学院等多个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各自研究领域作学术报告和主题演讲。

  以“数字记忆:穿越时空的记忆风景”为题,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冯惠玲表示,数字记忆是拯救数字遗忘的文化记忆新形态,由历史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方法融汇建构而成,具有无限容量、立体多媒、多维关联、全时空传播等特点,不同层面的数字记忆遍及全球。学校已形成了“北京记忆数字资源平台”“四维北京城市数字重建”等融合丰厚文化内涵和精彩数字呈现的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教授杨慧林在题为“‘世界之中国’的文明史与对话式的‘中国叙述’”的学术报告中指出,“世界之中国”作为文明史叙述的基本视角,从文明形态和文明史观打通有关中华文明的整体叙述。而中西互鉴的对话式研究,恰恰是“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路径和前提。对话式研究是在比较中重述中华文明的独特肌理,启发着重访自身传统的机缘,也为“进入”西方知识系统提供了可能。

  据悉,中国人民大学校庆学术周自9月23日正式开启,陆续推出30余场专题学术报告会、40余场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涵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等7大专题,涉及新质生产力、自主知识体系、教育强国、国家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大模型人工智能和生命资源前沿等重要议题。(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