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貌)雄安新区,新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5-01-07 20:40:03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社 雄安10月7日电  题:雄安新区,新在哪里?

   中新社 记者 陈林

  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设立已有7年的雄安新区,目前已颇具规模。作为“未来之城”,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新在哪里?这个海内外关注的问题,答案愈发清晰。

  雄安之新,新在破局

  近日,作为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中国星网雄安总部项目竣工验收的消息引发关注。这也标志着首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央企总部正式竣工交付,入驻雄安。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谋篇落子的第一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7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两翼”,共同承担起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

  雄安新区的设立,既立足解决当下问题,又着眼长远发展大计。截至目前,央企在雄安设立各类机构近300家。首批4家疏解的央企中,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已启动试运行,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大楼、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大楼主体结构已封顶,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雄安总部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同样建设中的还有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

  雄安之新,新在底色

  白洋淀于雄安,如西湖于杭州。“十一”假日期间,有“华北明珠”之誉的白洋淀,游人如织。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是雄安新区的生态底色。

  坐拥白洋淀,雄安新区具有天然的生态优势,但过去白洋淀也曾遭遇水质下降、生物种类减少等威胁。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通过补水、治污、清淤、搬迁等措施综合治理,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淀区野生鸟类达286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80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青头潜鸭,已连续三年被观测到在此繁育雏鸟。

  先植绿、后建城,雄安新区在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始前,就率先启动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治理白洋淀的同时,当地也在大规模植绿。自2017年“千年秀林”工程栽下第一棵树以来,累计已造林47.8万亩,绿化面积达73.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新区设立前的11%提升至34.9%。

  如今,三百米进公园、一公里进林带、三公里进森林、处处是游园的场景,正为当地民众带来新体验。

  雄安之新,新在规划、发展

  这是一座在规划设计之初,就锚定成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的“未来之城”。其规划编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动用机构最多、集聚人才最多的一次城市规划编制。

  当下的雄安,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383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614亿元人民币,开发面积覆盖190平方公里,4251栋楼宇拔地而起。环城市外围道路框架、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水系构成的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基本形成。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共同建设、共同生长。一座现代化城市正拔节生长、蓬勃发展。

  高端高新产业,正在这里聚集。空天信息、软件信息服务等系列高端产业对接活动成功举办,助推一批产业链重点企业、研发基地和实训基地落户雄安。卫星互联网和商业航天产业在这里布局,物联网、人工智能、6G、IPv6等领域在这里快速发展……而随着中关村“千企雄安行”“百所高校雄安行”等活动开展,创新创业人才也在雄安加速聚集。目前已累计发放“雄才卡”1.2万余张。

  这就是雄安,一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