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发布时间:2025-01-07 13:39:57 来源: sp20250107

  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和实际行动。巩固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果,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在精准、实效、常态上下功夫。

  聚焦精准,在强化科学理论武装上下功夫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重要改革举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要继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深走实,适应大范围推开、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就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精准发力。

  聚焦科学理论武装,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精准发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组织基层党员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铸魂育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为了让基层群众学懂弄通科学理论、真正掌握科学理论,就要在摸清摸准基层群众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新理论学习传播的方式方法,运用老百姓乐于见的形式、喜欢听的语言、信得过的事例、记得住的观点、能够懂的概念、易感知的道理,持续深入引导群众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聚焦科学理论武装,在深化内化转化上精准发力。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这里的彻底,就是抓住人本身。重视学习科学理论,根本目的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了让科学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转化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就要积极回应基层群众理论关切,正确解答基层群众思想困惑;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基层实际,主动回应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反映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理论暖民心、聚民心,激发人民群众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才能使科学理论真正为基层群众所掌握,转化为自觉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力量。

  聚焦实效,在提高现代文明水平上下功夫

  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没有全体国民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就建不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谈不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聚焦新的文化使命,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高全社会现代文明水平的实际成效上下功夫。

  聚焦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取得新成效。公民的道德素质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道德基础。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传承红色基因紧密结合起来,使之落实到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转化为知耻崇德、明理向善的社会风尚。

  聚焦振兴乡村文化,在丰富活跃精神文化生活上取得新进展。乡村振兴,不仅经济要振兴,文化也要振兴;脱贫致富,不仅要摆脱经济贫困,实现物质富裕,而且要摆脱文化贫乏,实现精神富有。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精神需求同提高文明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新时代农村发生的伟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创作更多反映人民群众自立自强脱贫致富、团结奋斗实现小康的文艺精品;传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保护好发展好传统村落、传统手工艺和地方戏曲;积极推广“中国梦歌曲大家唱”、乡村广场舞、地方戏曲会演、体育比赛、集体阅读、文艺培训等公共文化活动,让乡村成为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聚焦弘扬时代新风,在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上焕发新气象。乡风文明,是基层群众思想道德境界和文明素养的集中体现,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也是检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要在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上持续用力。要把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与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与推广普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与深化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聚焦常态,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制度上下功夫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要聚焦常态化长效化,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着眼新的文化使命,要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文明新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等方面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制度。

  聚焦坚定理想信念,形成常态化思想教育引导制度。“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在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拓展和深化,就要在强化科学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基层党员群众自觉抵制错误思想文化、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上久久为功,建立常态化理论学习宣讲制度、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英雄人物事迹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系列活动。

  聚焦提升文明素养,健全乡规民约、诚信建设机制。文明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刚性约束。培育文明风尚、提高乡村文明程度,要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实际,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实用性操作性强的乡规民约,并完善相应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制度。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把诚信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群众中大力开展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建设诚信文化活动,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

  聚焦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开展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和质量的有力抓手。针对我国志愿者队伍不足、志愿服务水平不够高、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关键要在健全志愿服务制度上下功夫,把开展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在乡村社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乡风。(光明日报)

  (作者:吴怀友,系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叶攀】